揭開茶樹的面紗-認識茶樹

茶樹是什麼?從分類看見茶的起源

在我們手中輕啜的一杯茶湯,源自於山野之中的一株樸實植物—【茶樹】。它或許默默無聲,卻承載了風土、時間與文化的深層語言。

茶樹的學名與分類

茶樹的繁殖方式:有性與無性的分野

茶樹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繁殖方式主要分為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類。

有性繁殖的特點與應用

有性繁殖,即利用種子繁殖,會產生具有不同性狀的實生苗,與無性繁殖(如扦插)的苗木相比,實生苗具有更強的耐旱性和適應環境能力,因為它們擁有更發達的主根系,可以深入土壤。

無性繁殖的技術與優勢

透過壓條、扦插、嫁接等方式,利用茶樹的一部分培育新植株,使其遺傳特性與親本一致。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快速且大量地複製具有優良性狀的植物,保持親本的優良特性,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植株,這對於園藝和農業生產至關重要。

茶樹的六大部位與其特色

茶樹可分為六大結構:根、莖、葉、花、果實與茶芽,每一個部分皆有其獨特功能與意義。

茶芽與茶葉

為葉片的原生體,是我們所飲茶葉的來源,可細分為頂芽與腋芽。

茶樹的果實與種子

成熟時呈暗褐色,內含種子,為茶樹有性繁殖的媒介。

根部與繁殖方式的關聯

有主根或無主根,取決於繁殖方式(種子 vs 扦插)。

莖幹型態的分類

喬木型:具明顯主幹,株形高大。

灌木型:主幹發出多條側枝,較矮小。

半喬木型:介於兩者之間。

茶樹的花朵特色

為兩性花,多生於葉腋間,白色小花清雅細緻。

葉片的形態與辨識

多為橢圓形,葉緣具鋸齒,隨品種不同,葉脈紋理亦異。例如:以四季春跟金萱這兩個品種來比較。金萱的葉片形狀為橢圓,寬度比四季春來的寬。葉緣的鋸齒狀也比起四季春來的寬而大。

圖示:  灌木的主幹基木會發出多數側幹,喬木則具有單一支持之莖幹或樹幹。

茶樹的環境需求與壽命

土壤、氣候與日照條件

雖然茶樹壽命可達數百年,但作為經濟作物,台灣的栽培年限通常落在40至50年。茶樹喜愛酸性土壤(pH 約4.5),需具備良好排水性、充足日照與通風環境。最適平均氣溫為 18~25℃,相對濕度則介於 75~80%。

台灣茶區的優勢條件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多雨。年平均溫度約在18-25°C之間。且土壤多微酸性土壤,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不僅土壤肥沃且排水性良好。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台灣適合種茶。

台灣常見的茶樹品種介紹

台灣的地形多變、氣候條件多樣,孕育出獨特的茶樹品系與風味差異,也形成了豐富的茶文化土壤。了解茶樹的種類與生長特性,是品味一杯好茶的第一步。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多雨。年平均溫度約在18-25°C之間。且土壤多微酸性土壤,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不僅土壤肥沃且排水性良好。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台灣適合種茶。

小葉種:青心烏龍與金萱

小葉種 (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如青心烏龍、四季春、台茶12號(金萱),多為灌木型,較常製作成烏龍茶。

大葉種:紅玉與阿薩姆型

大葉種-阿薩姆型 (C. sinensis var. assamica):如台茶18號(紅玉),屬喬木型,常用於紅茶製作。

台灣原生山茶的特色

台灣原生山茶 (Camellia formosensis):是台灣唯一的原生茶樹種,具有獨特香氣,多元風味,適合製作各種發酵程度的茶。

為什麼了解茶樹如此重要?

茶,不只是從葉開始,而是從根、從土地、從對自然的理解出發。

隆泰深知,唯有尊重茶樹本身的生命與環境,才能孕育出一杯真誠、沉穩的茶湯。

透過認識茶樹,您將更懂得如何品味每一杯茶所蘊藏的風土、工藝與文化,也更能體會隆泰所堅持的品質與細緻。

參考資料:

農業部-農業知識-木本植物之種類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一起識茶趣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C%B6%E6%A0%91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