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剛接觸茶葉的新手而言,泡茶似乎只需要熱水與茶葉,但實際上,一杯好茶的關鍵往往藏在細節中。不同茶類需要對應的水溫、浸泡時間與茶具搭配,稍有差池,香氣與滋味就可能大打折扣。掌握正確的泡茶技巧,不僅能讓茶湯風味更穩定,也能幫助你更精準地認識各類茶的特性與個人喜好。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選茶到沖泡一步步理解入門茶藝的核心技巧,讓你即使是新手,也能輕鬆泡出一杯香氣迷人、回甘滑順的好茶。
對許多剛接觸茶葉的新手而言,泡茶似乎只需要熱水與茶葉,但實際上,一杯好茶的關鍵往往藏在細節中。
不同茶類需要對應的水溫、浸泡時間與茶具搭配,稍有差池,香氣與滋味就可能大打折扣。
掌握正確的泡茶技巧,不僅能讓茶湯風味更穩定,也能幫助你更精準地認識各類茶的特性與個人喜好。
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選茶到沖泡一步步理解入門茶藝的核心技巧,讓你即使是新手,也能輕鬆泡出一杯香氣迷人、回甘滑順的好茶。
一、選茶:新手該挑這幾款茶?
建議從香氣明顯、口感溫和且不易苦澀的茶開始,能降低入門門檻,也比較容易感受到茶葉的特色。以下是幾款非常適合初學者的台灣茶葉:
🍃凍頂烏龍茶:屬於中度發酵的半球型烏龍茶,帶有自然花香與蜜香,口感柔順,是初學者的入門首選。
🍃文山包種茶:發酵程度較低,香氣清雅、滋味清爽,適合喜歡淡雅風格的茶友。
🍃蜜香紅茶:天然蜜香與果香明顯,無苦澀感,即使不加糖也能享受順口甜潤的滋味。
🍃綠茶:清新爽口,若搭配適當水溫與浸泡時間,可呈現柔和不刺激的口感。
選茶不僅是味覺的選擇,也是建立品茶習慣的起點。建議從上述茶款中挑選1–2種來練習,熟悉基本沖泡後,再慢慢探索不同發酵與烘焙程度的茶品。
二、準備茶具:簡單入門配備推薦
建議選用陶瓷或玻璃材質,可清楚觀察茶湯色澤。可搭配簡易濾網,避免茶渣進入茶杯。

泡茶工具準備清單
1.茶罐(茶葉)
2.熱水壺
3.加熱爐
4.品茶杯
5.茶壺
6.茶海
7.茶漏(濾網)
8.測量工具(計時器)
茶海:沖泡好的一壺茶,剛倒出來時通常較為清淡,愈到後段則愈加濃郁。為了讓茶湯的風味更加均勻,我們會將整壺茶先倒入「茶海」中,再分杯分享。
24種常用茶藝茶具清單
1.熱水壺
2.茶壺
3.蓋杯
4.茶海
5.品茶杯
6.聞香杯
7.茶盤
8.壺承
9.茶夾
10.茶勺
11.茶巾
12.桌旗
13.水方
14.茶盤
15.茶漏
16.茶針
17.茶刀
18.茶寵
19.茶罐
20.加熱爐
21.茶則
22.茶荷
23.茶置
24.測量工具
泡茶工具準備清單
1.茶罐(茶葉)
2.熱水壺
3.加熱爐
4.品茶杯
5.茶壺
6.茶海
7.茶漏(濾網)
8.測量工具(計時器)
茶海:沖泡好的一壺茶,剛倒出來時通常較為清淡,愈到後段則愈加濃郁。為了讓茶湯的風味更加均勻,我們會將整壺茶先倒入「茶海」中,再分杯分享。
泡茶工具準備清單
1.茶罐(茶葉)
2.熱水壺
3.加熱爐
4.品茶杯
5.茶壺
6.茶海
7.茶漏(濾網)
8.測量工具(計時器)
茶海:沖泡好的一壺茶,剛倒出來時通常較為清淡,愈到後段則愈加濃郁。為了讓茶湯的風味更加均勻,我們會將整壺茶先倒入「茶海」中,再分杯分享。
24種常用茶藝茶具清單
1.熱水壺
2.茶壺
3.蓋杯
4.茶海
5.品茶杯
6.聞香杯
7.茶盤
8.壺承
9.茶夾
10.茶勺
11.茶巾
12.桌旗
13.水方
14.茶盤
15.茶漏
16.茶針
17.茶刀
18.茶寵
19.茶罐
20.加熱爐
21.茶則
22.茶荷
23.茶置
24.測量工具
24種常用茶藝茶具清單
1.熱水壺
2.茶壺
3.蓋杯
4.茶海
5.品茶杯
6.聞香杯
7.茶盤
8.壺承
9.茶夾
10.茶勺
11.茶巾
12.桌旗
13.水方
14.茶盤
15.茶漏
16.茶針
17.茶刀
18.茶寵
19.茶罐
20.加熱爐
21.茶則
22.茶荷
23.茶置
24.測量工具
三、水溫與茶量:最適合的比例是…
初學者若沒有秤量工具,可由放置量的高低來判定最適合的放置量。以下圖為例,烏龍茶通常為(半)球型茶葉,茶葉放約茶壺的1/3即為最適合的茶葉量。

四、沖泡流程:用心五步驟
溫杯 → 置茶 → 潤茶 → 正式沖泡 → 分茶
1. 溫杯:預熱茶具
用熱水先沖洗一下杯子或壺,讓器皿溫熱,不易使茶水降溫太快,讓風味更穩定。
2. 置茶:放入茶葉
根據茶葉的種類與外觀,參考上方建議的份量,將適量茶葉放入壺中。
3. 潤茶:快速沖泡茶葉
潤茶:又稱為「洗茶」、「醒茶」,是沖泡前的一個短暫步驟,目的在於喚醒茶葉、去除表面雜質,並讓茶葉更快舒展,釋放原有香氣。尤其是半發酵或烘焙型茶葉(如烏龍茶、鐵觀音、高山茶),經過潤茶處理後,茶湯表現通常更為乾淨、甘甜。
潤茶流程:將熱水注入已置茶葉的茶壺(或蓋杯),快速浸泡約 5~10 秒,立即倒出,不飲用。此步驟通常僅做一次。
潤茶建議時間:
*輕發酵茶(如包種茶、文山烏龍):約 5 秒
*中發酵或中焙火茶(如凍頂烏龍、鐵觀音):約 8~10 秒
*重焙火茶(如老茶):可稍長10~15 秒,視茶葉狀況調整。
完成潤茶後,即可進行正式沖泡,這時的茶葉已經「甦醒」,能更穩定地釋放香氣與滋味,也較不易出現第一泡太淡或太雜的情況。
4. 正式沖泡:浸泡(計時)與濾出
依照上圖建議,注入適溫熱水,避免破壞茶香或使茶湯過苦。倒入熱水後,啟動計時器,依照建議時間浸泡。時間一到,用濾網將茶湯濾出,倒入茶海中,以免過度浸泡影響口感。
5. 分茶:品嘗
將茶海中的茶湯均勻分入每位客人的杯中,細細品嚐,感受茶湯香氣與滋味在口中層層展開。
【你知道茶葉不只有球型嗎?:認識台灣常見茶葉(茶乾)外觀】👈這篇文章可以簡單的學習到不同茶葉形狀有哪些茶葉品項喔!

每一次泡茶,都是認識自己的旅程
別擔心第一次泡得不完美,泡茶不只是為了喝茶,更是一種生活的節奏。慢下來,用心感受茶香與溫度,享受你與茶之間的對話。
茶有千般風味,香氣、口感與濃淡各異,皆因人而殊。唯有親手試之,或減葉以求清淡,或延時以取醇厚,方能在反覆品茗之中,尋得最契心意的一壺好茶。